近兩年,復旦大學學生生活園區(qū)將打造“低碳園區(qū)”作為一項中心工作狠抓落實。在學校及總務處等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學生生活園區(qū)大力推進低碳節(jié)能教育活動的開展,并取得了顯著效果。2012年,園區(qū)建立“低碳公益站”,2013年開始推進“零排放”寢室創(chuàng)建活動,2014年建立校園低碳生活科學量表。行之有效的措施輔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得低碳節(jié)能的宣傳落到了實處,并形成了持續(xù)推進的動力。
低碳公益站位于學生生活園區(qū),由學生志愿團隊來進行日常管理。低碳公益站在日常開展“低碳回收站”、“綠植換換換”、“單面紙”回收打印等活動。每個宿舍樓都在日常開展廢舊報紙和飲料瓶的回收工作,一方面,由此讓學生逐步形成垃圾分類的觀念,另一方面,也讓“低碳”實踐的參與變得十分簡單便捷。由此學校建立了“低碳公益基金”,推廣公益精神,學生們在寢室樓里將垃圾分類回收后變賣所得的款項將悉數(shù)計入基金。通過這個基金,同學們可以將自己踐行低碳理念所得的資金投入公益事業(yè)。同學們經(jīng)過計算,只要回收5000個飲料瓶就可以資助山區(qū)的孩子上學一年,而他們自己也被此鼓舞。宣傳活動的長期開展,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學生的習慣,每個月,低碳公益站都能回收單面紙千余張,而拿著單面紙前來打印的同學也絡繹不絕。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wǎng)-tan pai fang . com
在推廣低碳習慣的同時,低碳公益站推出了一個整合性的概念:“零排放寢室”。對于每個寢室來說,“零排放”也成為了一個具體的目標。每位同學的一日三餐,衣食住行等等活動都會不可避免的排放出一定量的二氧化碳,簡稱“碳排放”。大部分同學對此并沒有概念,因此,低碳公益站依托學校平臺制作了個人碳排放計算器,能讓同學們簡單地動動鼠標就能知道自己一天有多少“碳排放”,從而對于低碳生活的方式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入的認識。在自己的“碳匯存折”上寫寫畫畫也成為了不少學生的新“功課”。第一期參與“零排放”寢室創(chuàng)建的學生只節(jié)電一項就比對照組下降了25%。在第二期活動開展時,學校又做了進一步調整,將校園寢室生活中的一些細節(jié)具體化為一些“控制變量”,讓學生自己來選擇因人而異的“生活方式”,進而在更多學生中推廣低碳理念。經(jīng)過對照實驗,參與創(chuàng)建活動的寢室的用電量原本高于對照組,但經(jīng)過“自我約束”,用電量平均下降了1/3,全部低于對照組的寢室。
低碳是一種生活方式,囊括了各個方面的內容,為了更加全面地打造“低碳生活”。學校還推出了“7天養(yǎng)成一個習慣”的習慣養(yǎng)成計劃,培養(yǎng)大家低碳出行,單面紙回收,垃圾分類,綠色植物養(yǎng)護等等良好的生活習慣,更是讓大家在一個個有趣的活動中抵消自己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從而讓“零排放”的目標不僅依靠節(jié)流,也能通過開源來更好地實現(xiàn)。學生可以通過積累“碳匯”兌換計步器,而“日行萬步”則可以兌換相應的積分、綠植或是其他環(huán)保實踐獎品。
去年11月,在學??倓仗幍闹С窒?,所有“零排放”寢室原有的日光燈都被置換為節(jié)能燈。南區(qū)學生活動中心門前還建立起了“低碳花園”。學生們養(yǎng)護的綠植可以在這里進行展示、義賣。學校樹立“綠色生活”的典型來以點帶面,同時,也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到“低碳”實踐中來。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wǎng) t an pa i fa ng . c om
高校作為教書育人之地,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方面具有思想引領、科技支撐、典型示范的社會功能。復旦大學以生活為課堂,倡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厲行節(jié)約,低碳環(huán)保,使得“綠色生活”的理念內化為學生的普遍認知,并進而使之成為社會風向的引領者。復旦大學低碳公益站榮獲“上海高校學生公寓2011-2012年度十大特色(亮點)”稱號;復旦大學學生生活園區(qū)成為了第一批“上海市民低碳行動踐行單位”,隨著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復旦大學的校園低碳工作一定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會引領更多的復旦學子在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同時享受低碳生活。
零排放:零污染的星球,零污染的心靈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wǎng)-tan pai fang . com
講述零排放的故事,推廣零排放的技術,弘揚零排放的理念,倡導零排放的生活,實現(xiàn)零污染的星球!歡迎您介紹所知的零排放,也許因您的一次分享,人類的家園更美好,愛地球,零排放,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