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解讀

文章來源:未知王慧2021-12-03 12:10

8月9日,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fā)布第六次評估周期第一工作組報告《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及決策者摘要。
 
報告以2013年IPCC第五次評估周期第一工作組報告《氣候變化2013:自然科學基礎》和2018年以來IPCC第六次評估周期三個特別報告《全球1.5℃增暖》《氣候變化中的海洋和冰凍圈》《氣候變化與陸地》為基礎,提供了對全球氣候系統(tǒng)科學認知的全面更新,由234名作者完成,并獲得了195個國家政府的通過。報告全面評估了當前氣候系統(tǒng)(尤其是區(qū)域氣候系統(tǒng))的狀態(tài),預估了未來氣候的變化及可能的風險,以及限制人為因素引起的氣候變化等內容。
 
人為影響下全球變暖提速
 
從全球氣候變化看,自1750年以來,由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導致大氣圈、海洋圈、冰凍圈和生物圈均發(fā)生了廣泛而迅速的變化,其規(guī)模及現(xiàn)狀是過去幾個世紀甚至幾千年來所未有的。
 
具體而言,當前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平均濃度(為410ppm)達到過去200萬年來的最高位;全球表面溫度升溫速率(近50年)為過去2000年中最快,其中陸地增溫幅度高于海洋,全球大部分陸地區(qū)域的極端高溫(包括熱浪)頻率和強度增加,而極端低溫(包括寒潮)頻率和強度減弱;全球陸地平均降水量(近40年)增加速率加快,強降水事件的頻率和強度都有所增加;中緯度風暴路徑向極移動,趨勢具明顯的季節(jié)性。
 
全球海洋持續(xù)變暖,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海洋熱浪的頻率幾乎翻了一倍,開闊海洋表層pH值(氫離子濃度指數(shù))呈持續(xù)下降趨勢;北極海冰面積在所有月份均下降,其中夏季下降幅度最大,近10年北極夏季海冰面積可能處于過去1000年最低位。
 
全球幾乎所有冰川均在退縮,從1992年~1999年到2010年~2019年,冰蓋消失的速度增加了4倍。氣候變暖下的海洋熱膨脹和冰川冰蓋融化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自1900年以來,海平面上升速率超過3000年內的任何一個世紀。
 
陸地生物圈的變化與全球變暖一致,20世紀中葉以來,南北半球的氣候區(qū)均向極地移動,北半球溫帶地區(qū)的生長季節(jié)平均每十年延長2天。土地蒸散發(fā)的增加也加劇了一些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生態(tài)干旱。人類活動是這些變化的主要驅動力,并可能增加了復合型極端事件發(fā)生的概率。
 
百年至千年時間尺度海平面上升不可逆轉
 
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陸地和海洋在減緩大氣中二氧化碳積累方面的效果會降低。
 
中等排放情景下,全球陸地和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將在本世紀后半葉出現(xiàn)下降趨勢。在所有排放情景下,全球表面溫度至少到本世紀中葉都將持續(xù)升高,除非在未來幾十年內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否則21世紀末全球變暖均將超過1.5℃和2℃。
 
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極端高溫、海洋熱浪、強降水的頻率和強度,以及強熱帶氣旋的比例均增加,北極海冰、積雪和永久凍土減少。一些中緯度和半干旱地區(qū),以及南美季風區(qū),極端高溫升幅大約是全球升溫速度的1.5~2倍;北極極端低溫升幅約為全球變暖速度的3倍。
 
熱帶海洋和北極海洋熱浪的頻率增加更為顯著。預計全球每升溫1℃,極端日降水事件將增加約7%。強熱帶氣旋(4~5類)的比例和超強熱帶氣旋的最大風速預計將在全球范圍內增加。所有情景下,北極在2050年之前可能至少出現(xiàn)一次無冰(海冰面積低于100萬平方千米)。
 
至21世紀末,海洋層化、酸化和脫氧將繼續(xù)增加,由于海洋持續(xù)變暖和冰川冰蓋加速融化,海平面將持續(xù)上升。這些變化在百年至千年時間尺度上不可逆轉。與1995年~2014年相比,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在中排放情景和高排放情景下分別上升0.44~0.76米、0.63~1.01米;2150年,在中排放和高排放情景下分別上升0.66~1.33米、0.98~1.88米;考慮到冰蓋過程的不確定性,高排放情景下,2100年和215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幅度甚至可能達到2米和5米。
 
氣候系統(tǒng)內部變異引發(fā)巨大風險
 
除人為因素對長期變化的影響,自然驅動因子及其內部變異對氣候系統(tǒng)產(chǎn)生持續(xù)影響,如全球溫度年代際變異、 降水和季風異常等。
 
隨著全球變暖,氣候系統(tǒng)平均狀態(tài)、氣候事件和極端事件都將發(fā)生多種變化,包括平均表面溫度、相對海平面等35個氣候影響驅動因子(其中30個與陸地和海岸帶相關,5個與開闊大洋相關)的變化,且在高升溫情景下更為顯著。熱相關氣候影響驅動因子將增多,冷相關氣候影響驅動因子將減少,尤其是在永久凍土、積雪、冰川冰蓋、湖泊和北極海冰區(qū)域。極端高溫出現(xiàn)頻率將增加,影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人類健康;熱帶氣旋、溫帶氣旋和區(qū)域強降雨強度增加,河流洪水、干旱、野火頻率增加,上述變化在2℃升溫情景下比1.5℃升溫情景下更為顯著,且范圍更大。
 
21世紀,全球絕大部分區(qū)域的平均海平面將持續(xù)上升,極端海平面事件概率將增加,到2100年,超過50%驗潮站百年一遇極端海平面事件將變?yōu)橐荒暌挥錾踔粮鼮轭l繁。海平面上升導致低海拔沿海地區(qū)洪澇和海岸侵蝕的強度和頻率將普遍增加。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劇,城市熱浪、降雨徑流強度將進一步增加。冰蓋崩塌、超過預期的升溫等低可能性事件風險仍然存在,應引起足夠重視。即使全球升溫在不超過預測的可能性區(qū)間,發(fā)生氣候系統(tǒng)突變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如南極冰蓋快速融化、森林大面積死亡等。同時,隨著全球變暖,過去鮮有發(fā)生的復合型極端事件在未來將變得強度更大且更為頻繁,如極端海平面事件、強降雨和徑流引發(fā)的復合濱海城市洪澇等。
 
減排除碳減緩未來氣候變化
 
累積的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全球變暖之間存在近乎線性的關系。估算顯示,每1000×109噸的累積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導致全球表面溫度上升0.45℃(0.27℃~0.63℃),要將人為引起的全球變暖限制在特定的水平,必須進行碳收支管理,控制累積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xiàn)凈零排放,并減少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
 
1850年~2019年,全球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390±240)×109噸,預測顯示,從2020年起,為實現(xiàn)升溫1.5℃和2.0℃(相對于工業(yè)化前水平)目標,全球碳收支余量分別為500(300~900)×109噸和1350(900~2300)×109噸。
 
人工除碳具有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并將其長期存儲的潛力,該方法可對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和氣候系統(tǒng)產(chǎn)生廣泛影響,也可能影響水資源質量、糧食生產(chǎn)和生物多樣性。通過減排和人工除碳,人為二氧化碳濃度將降低,碳中和的目標并非遙不可及。
 
若實現(xiàn)并維持全球二氧化碳凈負排放,全球表面升溫、海洋表層酸化的趨勢將會逐步逆轉,但其他氣候系統(tǒng)變化仍將沿著目前的方向持續(xù)數(shù)十年至數(shù)千年。
 
例如,即使是在大量凈負二氧化碳排放情形下,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趨勢也需要幾個世紀到幾千年的時間才能逆轉。相對于高溫室氣體排放情景,在低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全球溫室氣體和氣溶膠濃度以及空氣質量將顯著改善。在上述高排放或低排放情景下,全球表面升溫趨勢的差異將會在大約20年內逐漸顯現(xiàn),其他相關的氣候驅動因子將在更長時間內出現(xiàn)明顯差異。
 
2020年,各國為控制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排放暫時減少,對改善空氣污染產(chǎn)生了明顯但短暫的影響,人類活動減少和氣溶膠減排也使得輻射強迫短暫增加。然而,這種短暫的擾動對于全球和區(qū)域氣候系統(tǒng)變化的影響幾乎無法察覺。
 
溫室氣體減排將有助于空氣環(huán)境改善,然而在2040年以前,即使在低排放情景下,許多區(qū)域的空氣改善也無法達到世界健康組織規(guī)定的標準。低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本世紀末極端海平面事件、強降水、洪水和高溫等極端事件的發(fā)生頻率和范圍將顯著降低。
 
(作者為國家海洋信息中心海平面中心主任)
【版權聲明】本網(wǎng)為公益類網(wǎng)站,本網(wǎng)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qū)市分站:(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lián)系我們|網(wǎng)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fā)改委 生態(tài)環(huán)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huán)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