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了解,出云南省騰沖市區(qū)往西30公里,車行半個小時,就到了新岐社區(qū)。這里的人們探索“靠山吃山”新“吃”法,不但森林覆蓋率達95%,還實現(xiàn)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邏輯轉(zhuǎn)換。 本/文-內(nèi)/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wǎng)-tan pai fang . com
靠山吃山,先得養(yǎng)山
本*文`內(nèi)/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wǎng)-tan pai fang . c o m
新岐已退休的老支書段生榮開門見山:“種樹是老祖宗留下的傳統(tǒng),我們享受前人好處,也得給子孫多留好處,種樹就是種福氣。” 夲呅內(nèi)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wǎng)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云南多山,滇西尤甚。新岐村躲在山坳里,沒有樹,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zhì)災(zāi)害不說,吃水都會成問題。在幾年前云南連續(xù)大旱時,記者就發(fā)現(xiàn),雜木林多、生態(tài)好的村,龍?zhí)独锊粩嗨?,反之就得四處拉水吃。打清朝康熙年間定居于此,新岐人就愛栽樹。山里人懂得:靠山吃山,先得養(yǎng)山。 本@文$內(nèi).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wǎng) t a np ai fan g.c om
村民段生海保留著2000年時村里傳統(tǒng)上常有的“風景照”:遠山上四處是“補丁”,紅土裸露,這是莊稼收獲后的樣子。兩三年后,當?shù)赝茝V退耕還林,一些村民不理解:都種上樹了吃啥?村干部只好帶頭干。兩年過去,村民爭先恐后種樹,沒成想,之前的反對者很快成了造林大戶,7400畝的指標實際種了1.2萬畝。 本`文@內(nèi)-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wǎng) t an pa ifa ng . c om
對于有人不理解退耕還林,在新岐當了13年村主任的閆生瓊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是還沒嘗到國家每畝每年補助260元的政策甜頭,二是沒算透賬。比如,按目前行情,一棵樹一年能增值二三十元,一畝地800棵樹,就是2000塊,國家還有補助。“你種苦蕎能收多少?喂牛喂騾苦不苦?”閆生瓊反問。 本*文`內(nèi)/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wǎng)-tan pai fang . c o m
同時,社區(qū)順勢把屬于集體的牧場種上“三棵樹”:核桃、紅花油茶和銀杏,包給村民管理。“再過5年掛了果,村民人均能增收1萬多”,社區(qū)黨總支書記段生力估計。2014年,新岐社區(qū)林業(yè)資產(chǎn)總值4億元,人均擁有人工用材林13.6畝、經(jīng)濟林5.6畝,村集體收入達300多萬元,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8961元,較8年前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