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國際公約,政府、企業(yè)、個人都要有行動。”吳昌華說,“目前,大家的努力程度還不夠。在過去的20年里,縱然各國都做出了努力,但全球氣候非但沒有改善,反而越來越惡化。”
對于中國近日公布的減排目標,吳昌華指出,這與過去的能源排放指標不同。“現(xiàn)在是針對全社會的,工業(yè)、交通、建筑、人類生活消費等各領域都會涉及,對個人而言也有直接或間接影響。”比如,隨著能源價格的提高,個人就得節(jié)約水電,否則用得多,支付的費用也高;購買電器,也得選擇能效高、排放少的綠色電器。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就個人而言,吳昌華建議,不妨為自己做個碳審計,算算自己的碳排放。如今,網上時興著各種“碳排放計算器”、“個人碳足跡計算器”等,許多“低碳一族”會主動計算自己的“碳足跡”,督促自己節(jié)能減排。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開車10公里,碳排放2.7千克;使用電腦8小時,碳排放2.76千克;坐一層電梯有0.218千克碳排放;洗個15分鐘的熱水澡也有0.42千克排放。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吳昌華不開車,即使是在美國生活的10年里也是同樣。但自我審視,吳昌華坦言自己目前的生活尚不“低碳”:“我的旅行太多,好在單位會購買碳指標,以抵消每年旅行的碳排放。”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其實,在社區(qū)、家庭、辦公場所,每個人都可以在盡可能的范圍內減少碳排放。”她舉例說,“走的時候關燈、關電腦;洗臉用臉盆接水;少開車;紙張兩面使用;廢品回收……這些都能省下很多能耗。”對于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吳昌華建議同樣可以開展“碳審計”,每年公布審計數據,讓政府、企業(yè)、公眾都明白能耗都耗在哪里,碳排放又排放在哪里,從而形成節(jié)能減排的意識,本文內容來源于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paifang.com,轉載須加網址。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