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問題的起因是人類活動向大氣中排放溫室氣體,引起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這些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等,但最主要的溫室氣體是二氧化碳。全球年平均氣溫自1850-1900年的工業(yè)化時期以來不斷增高,可以看到目前為止大約升高了1度。不同來源的資料都證實了全球溫度在增高,在高緯度地區(qū)增暖的幅度更大,陸地的增暖幅度要高于海洋。
未來氣溫會怎么變化呢?用從1986年—2005年的平均氣溫來預估未來的氣溫變化,如果在人類二氧化碳高排放的情況下,到21世紀末,氣溫將升高8攝氏度左右;而如果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氣溫在2040年左右達到峰值后將逐漸下降。也就是說,未來如果我們對排放溫室氣體不加限制的話,全球氣溫將繼續(xù)不斷增高。
在2021年世界經(jīng)濟
論壇的全球風險報告中,位列第一的風險就是氣候行動失敗。氣候危機是21世紀人類社會最大的威脅。而且,這種威脅幾乎關聯(lián)到所有的其他危機。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在2020年末舉辦的世界氣候峰會上呼吁全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tài)”。
所謂碳中和,即大氣中碳的收支要相抵,也就是說排入大氣的碳和自然系統(tǒng)能夠吸收的碳達到平衡,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不再增加。那么,人類活動產(chǎn)生的
碳源有哪些呢?一是能源生產(chǎn)中化石燃料的燃燒,二是人類破壞自然環(huán)境如砍伐樹木等造成的
碳排放。這些排放出來的碳會儲存在自然環(huán)境里,其中大氣儲存了46%,陸地儲存了31%,海洋儲存了23%。碳中和涉及大氣中碳的收支問題,因此是典型的大氣科學問題。
剛才我們說到人類活動排出來的碳,最終會儲存到大氣、陸地和海洋三個系統(tǒng)之中,但碳在每個系統(tǒng)中的含量不是固定不變的。我們剛才雖然給出了碳在每一個系統(tǒng)中的份額,但這種份額是平均量,在每一部分中的比例會發(fā)生變化。大氣、陸地、海洋之間存在碳的相互交換過程,大氣里的碳可以到海洋、陸地中去,海洋、陸地里的碳也可以進入大氣中,海洋和陸地二者的碳也能夠相互交換。在科學上將大氣與海洋和陸地之間碳的相互交換過程稱作碳循環(huán)。
張人禾(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復旦大學大氣科學研究院院長、大氣與海洋科學系主任)
【版權聲明】本網(wǎng)為公益類網(wǎng)站,本網(wǎng)站刊載的所有內(nèi)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