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擺脫幾十年來“先發(fā)展,后治理”的觀念,這種觀念帶來了發(fā)展紅利,同時也掩蓋了大量社會和環(huán)境問題。2020 年,這種發(fā)展模式迎頭遭遇全球范圍的新冠疫情、氣候變化加劇和沖突戰(zhàn)亂的現實。在貧困國家和貧困社區(qū),那些從發(fā)展中獲益甚少的人群最先體驗到這種模式的嚴重缺陷。
自然資本——大自然的恩賜——是貧困人口的財富,其退化和損失是他們背負的負擔。到2030年,自然資源退化可能導致最貧困國家每年損失其GDP的10%。棲息地破壞和環(huán)境污染造成的授粉媒介喪失將影響75%的糧食作物,降低生產力,加劇糧食短缺,造成糧價上漲。這可不是遙遠未來的風險,來之不易的發(fā)展成果已危在旦夕。
但是,過去并不是序幕。自然不再處于發(fā)展議程的邊緣,而是放在核心位置,這是最近一屆聯合國大會、第27屆氣候變化大會和《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
會議(COP15)的承諾所反映出的情況。事實上,COP15通過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闡明了一項全球性計劃,旨在保護自然并確保其能夠在幫助減少
碳排放的同時成為拉動就業(yè)與增長的長期引擎。
以下是我們計劃支持各國和社區(qū)將這一承諾轉化為影響力的五條路徑:
投資于數據和分析。理解和衡量自然的價值是根本。將自然資本納入公共和私營部門的資產負債表至關重要,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例如,烏干達擁有非洲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森林,是其自然旅游業(yè)的支柱。然而,這些森林正在以每年2.6%的速度消失。據估計,烏干達環(huán)境退化的總體成本相當于其GDP的17%。“全球可持續(xù)性計劃”使烏干達和另外27個國家能夠開發(fā)數據和工具,用于衡量自然資源對經濟的貢獻,在決策中加以考慮。
擴大致力于自然積極型發(fā)展的合作伙伴聯盟。投資自然資本需要采取全政府模式,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協同內閣各部和各級政府共同努力,例如“亞馬遜可持續(xù)景觀計劃”。但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要取得成功,就要超越政府范疇,需要全社會的行動。世行牽頭的“專項贈款機制”致力于加強土著人群和地方社區(qū)(簡稱IPLC)的能力,使之能夠在其社區(qū)和國家代表自身利益、實施項目活動和共同擁有自然議程。我們還將繼續(xù)與私營部門合作,促進
綠色資金流動和投資決策,并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籌集更多資金,也包括繼續(xù)與各中央銀行合作以了解其國內金融部門與自然的關系。
超越單純的保護。圍繞《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保護全球30%的陸地和海洋為自然騰出空間的目標上。但我們不能去冒在一個全球停車場里建造生物多樣性孤島的風險。我們在整個陸地和海洋所做的事情都很重要,山海共生。這意味著我們在所有發(fā)展部門開展工作時需要優(yōu)先考慮自然。以農業(yè)部門為例,農業(yè)是糧食安全的基礎,但極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農業(yè)也是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源、棲息地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原因。我們的氣候智慧型農業(yè)投資計劃等倡議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同時,實現提高生產力、保障糧食供應和減少排放的三贏。
快速和大規(guī)模調動資金。在COP15大會上,討論主要集中在需要的資金量上。我們一致同意需要更多資金,從各個來源籌措。我們在上一財年(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6 月)為生物多樣性提供了 28 億美元直接資助,并致力于進一步增加投資,同時也要確保投資不會對自然造成損害。但與資金量同樣重要的是獲得資金的機會,這意味著減少目前的碎片化,確保資金流向最需要的地方。我們致力于消除阻礙最不發(fā)達國家、小島嶼發(fā)展中國家和土著人群從融資中受益的障礙,這意味著創(chuàng)建
平臺和計劃,使土著社區(qū)能夠成為資金的直接受益者,并確定能夠為他們提供支持的可信賴的中介機構。
不要忘記污染。污染每年導致900萬人過早死亡,其中95%發(fā)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但被污染的空氣、水和土壤不僅毒害人民,也破壞教育成果,降低生產力,增加醫(yī)療保健成本。對塑料污染的管理缺失,導致漁場上漂浮著塑料廢棄物,牲畜因誤食塑料廢棄物而生病,通過這兩個途徑塑料又進入我們的食物鏈。世界銀行幫助各國治理污染,不僅通過改善廢棄物管理,而且支持向循環(huán)經濟和可持續(xù)消費與生產模式轉型。
我在2003年加入世界銀行時,自然相關工作是冷門小眾的工作,如今情況不同了。我們更多地懂得了自然資本對于反貧困斗爭的重要性,也相應開展了更多的工作。在過去的20年里,我們建立了將發(fā)展、氣候和自然相融合的記錄,我們也建立了獎勵低收入國家主辦和生產公共物品、同時保護其避免不公平地承擔 “公害物”負擔的記錄。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我們能夠幫助釋放自然之力,使其成為拉動綠色、韌性和包容性發(fā)展的引擎。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