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不斷有新操作,有時候會為了應對氣候變化關停煤電,但在能源供應吃緊的時候,它又會將其重新啟用。當德國法院否決了 600 億歐元的氣候變化基金之時,人們開始擔心德國是否會放棄為應對氣候變化投入資金。近日,德國又傳出新消息,德國將從
碳市場上注銷所有發(fā)電廠在退煤后騰出的不再使用的
碳信用額度。這些
碳信用額度目前暫時存放在歐盟
碳排放交易系統(tǒng)的 "市場穩(wěn)定儲備庫"(MSR,Market Stability Reserve)中。
根據德國政府的說法,這些碳信用額度未來也將不再返回市場。這意味著這些額度不能在歐洲
碳交易系統(tǒng)(ETS)的其他地方所使用。該消息已得到德國經濟事務和氣候行動部(BMWK)的證實。此舉被專業(yè)人士批判是“丟了西瓜撿芝麻”的行為。因為德國可能為了將近100億的收入而造成超230億歐元的因氣候變化帶來的損失。德國曾有雄心勃勃的氣候目標
德國有雄心勃勃的氣候目標。它的目標是在2045年實現(xiàn)氣候中和,并在2050年后實現(xiàn)負溫室氣體排放。到2020年,德國的排放量與1990年的水平相比減少了41.3%(約合7.29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實現(xiàn)了減少40%的目標。這比許多其他工業(yè)化國家要好。
2021年底,為了加速能源轉型,德國新政府宣布:“理想”的方案是在2030年之前而不是2038年之前淘汰煤炭;將所有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數量增加三倍;并在2030年之前將可再生能源在國家電量結構中的份額提升至80%。不僅僅是可再生能源的擴展目標是雄心勃勃的。德國政府還致力于快速發(fā)展氫氣生產,并為德國制定了一個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標,計劃到2030年電解能力達到10 GW這一目標。
德國政府承諾會將其氣候行動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然而,事實證明,盡管一項非常詳細的聯(lián)合政府條約承諾“敢于取得更多進展”,但要達成政治共識并非易事。
這一點從2023年10月,德國宣布取消“2035年
碳中和”承諾就可以看出來。
實際是德國在交通領域的減排進度一直比較緩慢,在2021年進行的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60%的德國人支持在德國聯(lián)邦高速公路上限速130公里/小時。根據德國環(huán)境署的估計,這將每年減少約19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然而,在這個立法期間(2021-2025年),一般的速度限制不在討論范圍內,而其他不利于環(huán)境的、昂貴的措施,如公司汽車特權或通勤津貼,則被保留。
不僅如此,德國在歐盟與俄羅斯關系交惡后,天然氣供應明顯不足,于是重啟煤電以此緩解國內用能危機。德國政府表示:“重新啟用煤電儲備,是為了節(jié)省用于發(fā)電的天然氣,從而應對2023/2024年度供暖期的天然氣供應瓶頸。”
由此可見,德國的應對氣候變化措施,看起來并不像其承諾得那樣順利。
德國政府駁斥指責
因為德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頻頻開倒車,導致國內外對其批評的聲音不絕于耳。對此,德國政府也在不斷針對被指責的內容進行反駁。
在圍繞Lützerath村撤離沖突和萊茵煤田提前淘汰煤炭折中方案發(fā)生一年后,德國政府注銷所有碳信用額度的舉動,無疑是為了反駁對其氣候政策有效性的政治指責。歐洲碳排放交易體系中存在著所謂的“水床效應”(waterbed effect,類似于水床一樣此消彼長,實際上并沒有實際減少),意味著一個國家未使用的碳信用額度可被用于其他地方的碳排放。
2023年11月,德國財政部長Christian Lindner對 2030 年淘汰煤炭的目標提出了質疑,他表示,設定一個退煤日期不會產生任何作用。他認為,“無論如何,設定退煤日期都不會對氣候產生任何影響,這要歸因于歐洲的規(guī)定”。Christian Lindner解釋說,德國因退煤而節(jié)省下來的碳排放許可額度,也可能在波蘭等國家產生。但現(xiàn)在,他所懷疑的這一點也已被排除。
德國經濟事務和氣候行動部發(fā)言人解釋說,通過國家層面的注銷設定,可防止出現(xiàn)水床效應。德國經濟事務和氣候行動部已于一年前宣布,將確保淘汰煤炭過程中產生的碳信用額度將從市場上徹底注銷。
根據德國經濟事務和氣候行動部(BMWK)的數據,作為德國退煤計劃的一部分,總容量為 414 MW的德國燃煤發(fā)電廠將于 2022 年退役。根據
綠色電力運營商 Green Planet Energy 委托進行的德國
綠色預算(Green Budget Germany,GBG)研究2021 年共關閉 8 個硬煤發(fā)電廠機組和 6 個褐煤發(fā)電廠機組,總容量約為 6.5 GW。
得不償失的選擇
關于發(fā)電廠退役后需注銷的碳排放信用額度,各方觀點尚存分歧。長期以來,歐盟與德國在計算方法及注銷標準方面存在差異。歐盟采用過去五年的平均值作為發(fā)電廠碳排放量的計算依據,而德國則以煤電廠退役后能為大氣節(jié)省的二氧化碳量為計算依據。
鑒于歐盟與德國在計算方法上的分歧,德國無法在退煤后使歐盟注銷其2021年全部信用額度。然而,雙方已達成協(xié)議,德國將采用歐盟的計算標準。根據德國聯(lián)邦經濟和能源部(BMWK)的規(guī)定,2021年騰出的碳排放信用額度將不會重返市場,而是被儲存在“市場穩(wěn)定儲備庫”(MSR)中,并在未來予以注銷。
根據德國綠色預算報告(GBG)的計算,德國2021年退役的 14 個燃煤發(fā)電廠機組在 2016 年至 2020 年間排放了約 1.18 億噸二氧化碳。該報告對此批評表示,由于德國與歐盟之間存在的分歧,2021年無法注銷這些碳信用額度,這將使歐盟的所有碳信用額度減少這一筆數量。然而,德國BMWK則表示,這些碳信用額度已被納入到 MSR,待稍后再被徹底注銷。
根據德國綠色預算報告的數據,德國通過
拍賣這些碳信用額度總共獲得了約96億歐元的收入。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根據報告的計算,這些機組的1.18 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氣候相關損失將高達 233 億歐元。
與西方國家出爾反爾相對應的是我國在實現(xiàn)碳中和目標上始終堅定不移。綿延整個北方城鄉(xiāng)的“煤改氣”、“煤改電”,還有倒逼重污染企業(yè)的升級改造、煤炭的高效利用,以及機動車限行和大力推行
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大基地建設、
新能源裝機占比不斷攀升……
但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不能寄希望于一兩個國家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全人類的共同努力!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