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碳中和發(fā)展研究院院長黃震8月9日出席2023第一財經零碳峰會。在《碳中和目標下的能源綠色轉型四大特征》的主題演講中,黃震深刻解析了我國實現(xiàn)雙碳目標的特征和路徑。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我國88%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化石能源利用過程,碳中和的關鍵是能源綠色轉型。面向碳中和的能源綠色轉型,絕不僅僅是能源問題,也絕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它是一個全局性、系統(tǒng)性的問題。要循序漸進,先立后破,要以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為主導,科技作為戰(zhàn)略驅動,市場作為重要支撐,進行頂層設計和科學的決策。”黃震表示。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黃震總結了能源綠色轉型的四大特征: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第一個特征,是具有變革性和顛覆性的能源轉型。
2020年,我國化石能源占到整個能源結構的85%,非化石能源只占15%。到2060年要實現(xiàn)碳中和,化石能源占比會從現(xiàn)在的85%下降到15%以下,而非化石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包括核電會增長到85%以上,這是非常顛覆性的變化?,F(xiàn)在的能源體系基于對化石能源的利用,包括整個電力系統(tǒng)是以火電為主體的,能源綠色轉型是要構建一個新能源為主體的全新能源體系。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黃震認為,當今能源綠色轉型的核心是從現(xiàn)在的基于地下自然稟賦的能源開發(fā)利用,走向基于技術創(chuàng)新的新能源開發(fā)利用。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第二個特征,是政策與法律法規(guī)主導的能源轉型。
人類歷史上的若干次能源轉型,從薪柴為主到煤炭為主、油氣為主的能源時代,都是由偉大的科技發(fā)明主導的。當今空前的能源轉型,引領人類走向新能源為主體的零碳時代,是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高度共識主導的。從全球看,在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主導下,從1997年《京都協(xié)定書》到2015《巴黎協(xié)定》再到2021年《格拉斯哥氣候協(xié)議》,減排溫室氣體已成為國際社會的高度共識。全球已有136個國家已宣布2050前后實現(xiàn)零碳或碳中和。從國內看,我國發(fā)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構建了從中央到地方的“1+N”政策體系??梢哉f,這是一個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主導的前所未有的能源轉型。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第三個特征,科技驅動的能源轉型。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能源綠色轉型,緊緊依靠系列顛覆性、變革性能源科技突破作為戰(zhàn)略驅動,據IEA報告,到2050年全球幾乎一半的減排量依賴于目前尚處于示范或原型階段的新技術。要加大可再生能源、新型電力系統(tǒng)、再電氣化,可再生燃料、儲能和碳捕集與利用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的支持力度,實現(xiàn)變革性能源科技系列突破,要建立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交易體系,加快創(chuàng)新成果轉化與應用。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黃震透露,上海交大研究團隊正在研發(fā)用綠電制取氫、氨和合成燃料技術,以支撐未來數(shù)千萬噸級合成燃料的制備。有望使交通和工業(yè)燃料獨立于化石能源,實現(xiàn)燃料凈零碳排放,可為國家能源綠色轉型與碳中和目標實現(xiàn)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
第四個特征,是市場支撐的能源轉型。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首先要發(fā)揮綠色金融在能源綠色轉型中賦能和支撐作用。能源的綠色轉型需要一個大規(guī)模、低成本、長期資金支持的金融市場。近年來,氣候投融資、ESG蓬勃發(fā)展,包括碳信用、碳信貸、碳保險、碳債券、碳基金、碳期貨應運而生。這種史無前例的綠色能源投資,將推動全球經濟包括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第二是用好碳市場這一實現(xiàn)雙碳的重要政策工具。通過碳市場和碳交易,對碳減排給予了明確的價格信號,必然會大幅度提升對低碳、零碳技術研發(fā)的需求,由此促進綠色低碳技術創(chuàng)新與進步,促進企業(yè)的碳減排。最終,通過碳市場、碳配額、碳稅,提高化石能源環(huán)境成本,讓排碳成本越來越高,減碳的收益越來越大,綠色溢價越來越小。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第三是用好能源市場這一無形之手,其中最重要的是電力市場,包括能量市場、現(xiàn)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容量補償機制等。要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讓電力價格真正反映市場供需及碳減排成本,充分反應電力稀缺性與綠色性。激勵發(fā)電側清潔能源投資和建設,用戶側挖掘靈活性潛力。
黃震說,要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能源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推動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tǒng)的構建,助力綠色轉型。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