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推高碳價有哪些經(jīng)驗值得我們借鑒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張銳2021-09-03 10:13

對中國而言,豐富碳市場的投資品種有著比歐盟更寬綽的操作空間,同時政策層面創(chuàng)造推升碳市場的作用機制也大有可為。
 
繼8月25日中國碳市場收盤價第一次跌破上線首日48元/噸的開盤價后,接下來的幾個交易日依然沒有扭轉(zhuǎn)跌勢,至8月31日收盤,碳市場價格為45.35元/噸,最終也未能收復首日開盤價的領(lǐng)地,并且整個8月份碳價重挫16.28%。
 
碳價格走低所導致的問題很嚴重。在整個碳減排工具中,碳市場是最為重要的撬動與牽引力量,而碳價格則是碳市場與碳減排的風向標。低碳價意味著企業(yè)碳排放的低成本,那些重排大戶就可以非常廉價地從市場上購買到碳配額,也就用不著布局與添加自我碳減排設施,該怎么排就怎么排,能排多少就排多少,因為這些企業(yè)的最終所得要大于它們?yōu)橘徺I碳指標的總體所失;而另一方面,那些自我控排與減排做得好的企業(yè)由此多出來的碳配額指標因為碳價的走低而大幅貶值,即便拿去交易最終到手的資金也遠遠不能抵消前期為減排而投入的成本,也就是碳交易所得要小于碳設施投資的總體所失。長此以往,還有哪一個企業(yè)愿意自覺減排與控排?碳中和愿景又怎能如期兌現(xiàn)?
 
碳價的升降起伏固然是市場的自然表觀,而且?guī)缀跛袊液偷貐^(qū)碳市場價格都走得異常艱難與崎嶇,不過絕大多數(shù)都還是成功將碳價托了上去。拿做得最成功的歐盟碳市場來說,上線交易首日的碳價格為20歐元/噸,金融危機時期,碳配額需求急劇萎縮,碳價一路降至只有7歐元/噸;新冠疫情暴發(fā)后,歐盟碳價格再次被打到15歐元/噸之下。對此,歐盟以足夠的耐心在政策層面做著持續(xù)性改進,最終讓碳價終于回升到目前61歐元/噸的歷史高位,同時也是全球最貴的碳價格。
 
首先是市場穩(wěn)定儲備機制(MSR)制造了碳價上漲的推動力。為應對需求側(cè)壓制和配額過剩對碳價形成的沖擊,歐盟每年發(fā)布截至上一年底碳市場的累積過剩配額總數(shù),然后將過剩配額總數(shù)的24%轉(zhuǎn)存入MSR,實際操作則是在年度配額拍賣量中減去相應的數(shù)額,比如截至2020年底歐盟累積過剩配額總數(shù)14.2億噸,那么下一年度配額拍賣將減少3.4億噸,也就是2021年的拍賣配額比當年年度配額拍賣總額少了四成,由此向需求方傳遞出配額遞減與稀缺的信號,從而制造出碳價上漲的預期。
 
其次是“限額與交易”原則制造了碳價上漲的作用力。“限額與交易”原則是指在污染物排放總量不超過允許上限的前提下,內(nèi)部各排放源可通過貨幣交換的方式相互調(diào)劑排放量,且該上限會逐年降低,最終實現(xiàn)減排目的。原本歐盟打算碳排放配額年度遞減率自2021年起由原來的1.74%升至2.2%,但考慮到2.2%的年度遞減率無法幫助實現(xiàn)2030年氣候目標,因此限額遞減可能會提升至2.6%,碳配額供給小于需求的格局由此被進一步強化,反應到碳市場上碳價便獲得了上行的動力。
 
再次是多元投資主體制造了碳價上漲的托舉力。歐盟碳市場既有企業(yè)交易主體,也有自然人交易主體;不僅有機構(gòu)組織參與,也有個人參與,最終全社會的資本都來支持碳市場,同時歐洲碳市場既有現(xiàn)貨產(chǎn)品交易,也有標準化減排期貨合同產(chǎn)品,以及圍繞著碳產(chǎn)品以及各種追蹤歐盟排碳配額期貨的基金等零售產(chǎn)品。眾人拾柴火焰高。參與者摩肩擦踵,可供選擇的產(chǎn)品琳瑯滿目,巨量資金在碳市場集結(jié),碳價焉有不漲之理?
 
第四是碳稅制造了碳價上漲的策應力。碳稅與碳交易是歐盟碳市場的兩個重要支柱,除了覆蓋一切二氧化碳的重排放行業(yè)外,歐盟的碳稅機制還比較健全與完善,部分國家對不同燃料來源的排放實施不同稅率,同時超額排放與依規(guī)排放的稅率也完全不同,而從碳稅出臺至今歐洲各國碳稅整體呈上升趨勢。作為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的有力政策補充,碳稅力度的加大,必然將更多的碳排放企業(yè)倒逼到碳市場中來。
 
最后是調(diào)高目標制造了碳價上漲的刺激力。今年歐委會將2030年減排目標從40%提高到了55%,由于碳市場的配額總供給是由歐盟的總減排目標決定的,減排目標的提高必然會提高碳市場的減排力度和減少配額總供給。據(jù)歐委會發(fā)布的量化評估報告,在40%減排目標要求下,碳市場2030年減排力度為43%,而在新的55%的目標之下,碳市場減排力度大約會提升到62%~65%,也就意味著配額總供給下降得更多,由此引導碳價走高,而碳價的走高,意味著那些超額減排并有富余配額的企業(yè)盈利增多,從而更廣泛刺激企業(yè)參與碳市場交易。
 
就中國而言,由于企業(yè)碳減排壓力遠超歐盟企業(yè),雖然不可能開征碳稅與提高減排目標,但豐富碳市場的投資品種以及吸引更多投資者入場卻有著比歐盟更寬綽的操作空間,同時政策層面創(chuàng)造推升碳市場的作用機制也大有可為。
 
(作者系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jīng)濟學教授)

省區(qū)市分站:(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nèi)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guān)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quán)政策 |版權(quán)聲明 |聯(lián)系我們|網(wǎng)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環(huán)境保護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huán)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1044150號
中國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  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