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是我們時代所有國家共同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zhàn)。減緩和適應堪稱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不可或缺并且緊密關聯(lián)的兩個支柱。將減緩和適應整合起來,形成有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氣候韌性,已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當務之急。
減緩與適應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氣候變化是人類迄今所面臨的影響最深遠也最復雜的全球性危機。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3月份剛剛通過了“教科書級”的第六次評估《綜合報告》,并逐行批準了其《政策制定者摘要》。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發(fā)布會的視頻致辭中開門見山地指出:“人類正如履薄冰,這層薄冰正在融化,世界必須更快地作出回應。”他進一步警告:“氣候定時炸彈正在滴答作響。”力主將減緩與適應整合起來促進氣候韌性發(fā)展的這份權威報告,被視為“拆除這顆氣候定時炸彈的一個指南”,更被當作“人類生存的一個指南”。
減緩與適應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缺一不可且密切關聯(lián)的兩個基石?;赝麣v史,1992年在里約
會議上開放簽署的《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就將減緩和適應確立為兩個應對戰(zhàn)略。減緩與適應雖有交疊之處,但兩者目的截然有別。減緩旨在降低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所導致的全球暖化;適應則意在抵御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可避免的負面影響。有效的深度減排可起到“釜底抽薪”斬斷升溫源頭的作用,有助于降低投資于適應的成本。沒有大幅減排,適應努力恐將變得徒勞無功。但不可否認的是,縱然立刻停止了所有溫室氣體排放,也未必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溫控效果。
在全球氣候治理模式中,減緩和適應恰似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適應雖不能取代雄心勃勃的深度和快速減排,但適應行動有可能避免或最小化當前和未來的損失和損害。為防范極端天氣事件做好應急預案,建立多災害預警系統(tǒng),植樹造林以及構筑韌性基礎設施等,均能發(fā)揮不容小覷的作用。不過,減緩與適應終究不是治本與治標的關系。讓減排先行,為減排讓路,或者一味減排而漠視適應等,顯然都失之偏頗、不合時宜。果斷采取適應行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無可辯駁。
縱覽過去30年,氣候減緩與適應行動之間的失衡由來已久。長期以來,減緩得到了政策制定者、科學家和實踐者的優(yōu)先關注和資金支持。各種干預往往主要圍繞
節(jié)能減排“做文章”。在國際主流敘事和話語體系中,減緩有時被等同于應對氣候變化,適應則時常被窄化為防災減災——適應的行動空間因而受到了嚴重擠壓。
適應在全球氣候議程中的重要性近年來日漸凸顯。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xié)定》被公認是全球氣候治理的一個分水嶺。178個締約方共同簽署的這份國際協(xié)議,首次促成各方共同致力于實現(xiàn)本世紀內(nèi)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較工業(yè)化前水平不超過2攝氏度,并努力限制在1.5度以內(nèi)的宏偉目標。這個全球藍圖還第一次提出了一個全球適應目標,即“提高適應能力,增強韌性并降低氣候變化的脆弱性,以期對可持續(xù)發(fā)展有所貢獻”。盡管姍姍來遲,氣候適應絕不意味著被動地“坐以待斃”或隨波逐流,而是為迎接當下和未來的更大考驗未雨綢繆。因此,里程碑式的《巴黎協(xié)定》被譽為“我們與子孫后代以及整個人類大家庭訂下的盟約”。
遏制氣候變化不僅關乎人類的生死存亡,也事關唯一宜居之地球的健康。唯有深度而快速減排才有可能創(chuàng)造一個更安全而可持續(xù)的世界。隨著氣候威脅與日俱增,氣候風險的管理已變得更加復雜,也更為困難。災難性的全球暖化,不單對我們這一代尤其是特別脆弱的國家和人口構成威脅,還將對未來世代構成更為嚴峻的挑戰(zhàn)。要“跑贏”氣候變化危機,強有力的適應干預成為一個繞不過去的當務之急。
繼2013年出臺第一個《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zhàn)略》,2022年6月,中國與時俱進與世界聯(lián)動,推出了升級版的《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zhàn)略2035》——這標志著我國在“雙碳”行動目標開展得如火如荼之際,也揭開了氣候適應治理的新篇章。 本*文`內(nèi)/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wǎng)-tan pai fang . c o m
【版權聲明】本網(wǎng)為公益類網(wǎng)站,本網(wǎng)站刊載的所有內(nèi)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