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背景下建筑行業(yè)應對策略及發(fā)展路徑

文章來源:中華環(huán)境劉路 武思萍 耿颯2024-03-07 13:05

對策:基于“雙碳”目標的應對策略

 
       新技術支撐發(fā)揮能源效益
       在能源方面,降低碳排放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一種是能源替換,即降低對傳統(tǒng)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目前常見的可再生能源有風能、水能、太陽能等;另一種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有限的資源發(fā)揮更大效益,如光熱、光電轉換技術,生物質(zhì)能轉換技術,還有新型的整體煤氣化聯(lián)合循環(huán) (IGCC)、整體煤氣化燃料電池聯(lián)合循環(huán) (IGFC)等。
 
       資源化利用提高廢棄物價值
       建筑建造中產(chǎn)生的廢棄物以固體廢棄物為主,廢棄物的集中利用可以降低二次施工成本,減少對環(huán)境的危害,針對不同種類的廢舊建筑材料,我們需要采取不同策略。
 
       木材類。在建筑施工中,木材的使用頻率較高,用量較大,很多廢舊木材都會進行二次使用,如制成復合板、制作家具等,部分不能二次使用的木材廢料,可以用來造紙或制作成氣態(tài)燃料。
 
       磚石類——一般磚石。廢舊磚石拆卸時會破壞原有結構,變成形態(tài)各異的石塊。通常來說,磚石的處理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廢舊磚石碾碎,形成骨料搭配瀝青進行鋪路;另一種是將磚石在高溫下重新燒制,變成空心砌塊磚、水泥材料等。
 
       磚石類——混凝土。混凝土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建筑材料,需求量一直在增加,廢舊混凝土主要加工成再生混凝土和再生水泥,部分時候碾成粉末作為填充材料來增加結構強度。
 
       金屬類。金屬類材料主要是指鋼鐵,由于處理這些廢棄物的成本遠超過鋼鐵本身的價值,因此很多廠家都會集中回收鋼鐵,進行二次利用。
 
       全生命周期的設計方式
       碳排放伴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合理的設計能夠使碳排放始終處于較低水平。零碳建筑基于零碳城市的概念提出,是一種理想化的建筑,以現(xiàn)有的技術水平,很難實現(xiàn)真正的零碳。在低碳建筑設計時,設計師會傾向于兩點考慮,一是通過適當?shù)膰o設計降低建筑的能耗,二是將建筑的能耗來源由不可再生能源轉化為可再生的清潔能源,進而達到低碳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基于建筑與“雙碳”的契合點進行全生命周期設計,在前期選材、建造上下足功夫,降低碳排放量;在中期使用中定期進行監(jiān)測維護,保證建筑的可持續(xù);在后期拆除時采用合理的方式,降低對環(huán)境的污染,將廢棄物再利用,進而保護環(huán)境。
 
       健康為本的設計理念
       在《健康建筑評價標準》(T/ASC02-2021)中,健康建筑的定義為:“在滿足建筑功能的基礎上,為建筑使用者提供更加健康的環(huán)境、設施和服務,促進建筑使用者身心健康、實現(xiàn)健康性能提升的建筑。”健康建筑源于綠色建筑,并在其基礎上衍生出健康屬性。從空間的環(huán)境屬性上來看,室內(nèi)的空氣、水質(zhì)、熱濕、照明、聲音(噪聲)都是影響健康的典型因素,它們通過不同感官影響著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具體反映在建筑選材、空間布局上。
 
       在材料上,建筑宜以便利性、普適性材料為主。便利性主要指材料易獲取、易建造、易分解,直接或間接降低運輸、建造(含二次利用)、廢棄物處理成本;普適性則是適用于不同場景,且在生理和心理上普遍被大眾所接受的材料,如中國人普遍具有親木性、戀地性,木石類材料往往更易被人接受,某些場景下還能平復使用者的不安情緒。
 
       在空間布局上,健康建筑需親近自然,以人為本。親近自然是在空間中引入自然元素,在綠色節(jié)能的前提下,提高對自然的感知,如將機械送風改為自然通風,通過空間形態(tài)、開閉程度,最大化實現(xiàn)建筑自發(fā)的冷熱循環(huán);以人為本則是從人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出發(fā),在有限的資源下,追求更高的效益,如通過空間錯落,增加人們可交往的灰空間,在滿足人們遮陽、私密交談等需求的前提下,體現(xiàn)建筑對人性的關懷。

本*文`內(nèi)/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wǎng)-tan pai fang . c o m



【版權聲明】本網(wǎng)為公益類網(wǎng)站,本網(wǎng)站刊載的所有內(nèi)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qū)市分站:(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nèi)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lián)系我們|網(wǎng)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fā)改委 生態(tài)環(huán)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huán)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wǎng)